農委會水試所成功復育臺灣原生螺 !

A+

A-

農委會昨日宣布,成功復育台灣原生種淡水螺「圓田螺」,並突破培育技術,種苗育成率達到9成以上,養殖農民可利用既有養殖空間飼養,不但能清除魚池有機物,還能帶來額外收益,以每分魚池收成9百公斤估算,可創造約新台幣18萬元收入。

圓田螺是臺灣體型最大的原生種淡水螺,過去受到棲地開發、外來種等挑戰,野外已不常見。農委會水試所不但已成功復育保種,且因民間關切度高,還突破既有技術能有效量產,農民可直接養在非食螺魚類的池裡,清除魚池有機物。農委會水試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冠如說:「(原音)高效率養殖那我們做一個設施裡面,比如說上次是250粒,我們一個單位每平方公尺,大概6、7個月養成過程,大概都是9成5以上的存活,而且不是只有單網,是我們也有重複。所以才講事實上這個養殖方法是可行,那也不會影響到原來,比如說民眾他養殖池本來養什麼魚,他就去養他的。」

水試所表示,目前每年提供數千粒種螺供民眾購回自行繁殖,至於是否考慮放流,則需評估環境條件。水試所所長陳君如:『(原音)不是不能做,但是要放流之前我們得先去了解說放流的那個點,是不是有做福壽螺防除,因為他對農藥很敏感,如果有在做福壽螺防除的話,很可能你放再多也沒有用。』

水試所指出,圓田螺除了是台灣原生種外,也有助於螢火蟲復育,還是水域河川污染指標性生物,且圓田螺也具有商業潛力,以每分魚池收成9百公斤、市價每公斤2百元來估算,可創造約新台幣18萬元收入,甚至還可開發為保健食品。水試所還說,目前已對外公告技轉資訊,盼能將量產技術推廣。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