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條葉蚤之生態與防治

A+

A-

黃條葉蚤之生態與防治

 

前言

  黃條葉蚤(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為鞘翅目之一種小型甲蟲, 富黑色光澤,因兩翅鞘之中央有一條略呈波狀之金黃色縱紋而得名,跳躍如蚤, 一般農民簡稱為「跳仔」,為高溫期設施栽培或有機栽培之十字花科蔬菜最重要害蟲,危害嚴重時常導致廢耕而血本無歸。夏季蔬菜經濟價值高,黃條葉蚤防治得 當與否常成為栽培成敗之關鍵。

分類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金花蟲科:(Chrysomelidae)
學名:(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
英名:(Stripped flea beetle,turnip flea beetle)
俗名:菜跳仔、菜龜仔、黃龜仔、跳蚤、葉蚤或硬殼龜仔。

 

形態

成蟲:

蟲體小而翅鞘有黑色光澤,兩翅鞘各有一條略呈波狀之金黃色縱紋,後 足腿節特別膨大,跳躍遷移如蚤而被稱為黃條葉蚤。體長2.4~2.7公厘。

卵:

呈橢圓形、淡黃色。長約0.5公厘。

幼蟲:

體細長、白色或淡黃色,頭部黑褐,體表生細毛,有胸腳三對及微小尾腳一對,體長約4.0~5.1公厘。

 

發生時期

1.本省春夏高溫期十字花科蔬菜之重要害蟲,如逢乾旱或無水灌溉時密度更高。
2.設施栽培區可能終年發生、造成危害,必須注意適時防治。

 

生活習性

  成蟲啃食葉片,通常自上表皮啃食而殘留下表皮,偶亦會自下表皮啃食,被 害葉片初呈點點食痕,長大後則成大蟲孔而失去商品價值。苗期被害則影響植株發育,蟲口密度高且危害嚴重時常導致廢耕。

  卵產於植株之根際或根附近之土中,粒粒分散,孵化後之幼蟲具土棲性,潛 入土中啃食根部,致使植株生長不良或失去商品價值。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羽 化後成蟲爬出土面並危害地上部,繼續其繁殖。

 

生活史

1.卵:冬季約6.0~7.1天,夏季約3.0~4.3天。
2.幼蟲期:冬季約20.4天,夏季約10.5天。
3.蛹期:冬季約9.8天,夏季約4.0天。
4.完成一世代:冬季約66.9天,夏季32.9天。
5.成蟲壽命:冬季約50~60天,夏季約20~30天。
6.產卵數:每雌蟲可產數10至700多粒,平均約18粒。

 

寄主植物

  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蘿蔔、白菜、青江白菜、包心白菜、甘籃、花椰菜、 芥菜、包心芥菜及芥藍菜等。

 

危害狀

  作物種類不同危害狀亦有所不同,如蘿蔔被成蟲危害葉片時呈點點食痕,葉 片木栓化,成蟲在根部或其周圍產卵,卵孵化後幼蟲潛入土中危害根部皮層,造成條條凹狀食痕,影響其外觀甚或無商品價值。其食痕常為病原菌之侵入口而造 成軟腐或黑腐,嚴重影響產量及品質。白菜苗被啃盡而導致廢耕,或幼苗心梢被害之蟲孔隨植株之生長擴大而失去商品價值。包心白菜葉肉被啃盡,植株呈軟綿 綿狀,嚴重影響植株之生長。甘藍、包心白菜及包心芥菜在苗期與生育後期被害較嚴重,成蟲喜群集心梢及近土面蔭涼之葉背或二葉片重疊陽光照不到之空隙間 活動,葉肉較厚之葉片如甘藍常由上表皮危害而殘存下表皮。

 

防治方法

1.

改變耕作:在危害嚴重區十字花科蔬菜不可連作,可改種非十字花科之蔬菜如莧菜、空心菜。

2.

種植前全園浸水,淹死土棲之卵、幼蟲及蛹,或深耕、翻犁、曝曬。連作區或發生危害區必須清理殘株,及時翻犁後灌水之防治效果更佳。

3.

利用黃色粘板誘殺成蟲可降低田間密度,誘殺板以平放為宜。

4.

成蟲善跳躍及遷移,設施周圍宜密閉,利用細目塑膠網或塑膠板(高50公分)圍籬,可阻遏成蟲之入侵。

5.

注意田園衛生,清除殘株雜草及其他寄主。

 

結語

  黃條葉蚤為十字花科蔬菜上古老之害蟲,農民對它並不陌生,但對其生態及 生活史之變態不了解,因其成蟲生活地上部之葉上,卵、幼蟲及蛹都生活在土壤 中,一般農友只是防治成蟲而忽略土壤中之幼蟲及蛹。春及夏兩季蟲口密度常居 高不下 ,設施栽培更無法悻免。

  十字花科蔬菜忌連作,改變耕作法,配合田間管理及注意田間衛生,種植前 浸水、深耕或曝曬以殺死土棲之卵、幼蟲及蛹,並以圍籬遏止外來蟲源入侵、穴 盤種植或利用黃色粘板誘捕成蟲等都可降低田間之族群。

資料來源:整理自 陳文雄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86-3(NO.69).1997.6.15

 
 
                                                                                              2003/11/18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