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玉米

A+

A-

玉米有機栽培之病蟲害防治策略

玉米栽培過程中容易發生的病害為葉斑病、煤紋病、銹病、嵌紋病,蟲害有玉米螟及蚜蟲,病蟲害之發生與氣候條件相關密切,故應視氣候因子及田間病蟲害發生情形,決定防治之時機。茲分述玉米主要病蟲害之病徵及危害狀,並以香丁油、苦楝精、釋放卵寄生蜂、微生物製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

一、玉米葉斑病(胡麻葉枯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為針頭狀班點,後來變成淡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而成為長形或紡綞形,中央淡褐色,邊緣為深褐色。全年玉米各生長期均會發生,氣溫20-32℃時最易發生,中下位葉斑病較多。發生時噴施丁香油400倍液防治之,預估防治率可達70-75﹪。

二、玉米煤紋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為針頭狀斑點,後逐漸擴大變成水浸狀紡綞形,2-15公分長灰綠色病斑,高濕時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春作生長中期,即3月下旬至5月中旬,氣溫在18-27℃,高濕時最容易發生,冬季及夏季時,氣溫不適合,所以很少發生。防治方法同葉斑病。預估防治率可達70-75﹪。

三、玉米銹病:

分為普通型及南方型銹病,病斑多見於葉片,但葉鞘及苞葉也會感染。普通型銹病之夏孢子堆生在葉片表皮下,破裂後產生咖啡色粉末狀之夏孢子。南方型銹病之夏孢子堆埋生在葉片表皮下,為小圓形並成金黃色。幼苗期較易感染疾病,但田間會發生大多在生長中後期。防治方法同葉斑病。預估防治率可達70﹪。

四、玉米嵌紋病:

玉米矮化嵌紋病毒B型系統為主要病原,經由機械傳播或蚜蟲媒介感染健株。發病初期在葉片基部出現密集黃斑後,擴散至全葉片成黃綠相間的系紋病徵。嚴重時葉片退綠黃化,甚至莖部、葉鞘、穗葉及雄花上都出現系紋。若苗期被感染,有生長緩慢及植株矮化現象。防治方法,玉米在第6、7葉時感染,可增施一次氮肥促進罹病株之生長,若在第8葉以後感染,對產量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用防治。另外應注意媒介昆蟲玉米蚜蟲之防治。

五、玉米螟:

為玉米最重要害蟲,在3-9月間播種的玉米被害較嚴重。成蟲在深夜活動,將卵塊產於株高約20公分以上的玉米葉片背面,孵化的幼蟲危害玉米各部位,最後在為害部化蛹。防治方法,可於株高20公分開始釋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頃施放蜂片200片,以抑制玉米螟卵粒孵化。另外分別於玉米輪生初期,輪生中期,雄花抽初前4-5天,雌花吐絲後3-4天,施用蘇力菌(16000iu/mg)粒劑於心葉。每公頃用量5公斤。預防防治率可達70-80﹪。

六、玉米蚜蟲:

為玉米生育後期的主要害蟲,尤其氣候乾燥時為害嚴重。蚜蟲群集心葉或苞葉、雄花及雌花梗吸汁為害,使植株生育不良,發生時噴施4.5﹪苦楝油2500倍液防治之。預估防治率可達70-80﹪。

資料來源:陳哲民 黃山內 有機農業中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自然農法1995年6月。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