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有機栽培與管理

A+

A-

仙草有機栽培與管理

植物性狀

    仙草(Mesona procumbent Hemsl.)為唇形花科(Labiatae)之一或越年生常異交作物,植株型態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三種,葉有卵圓形、橢圓形及長橢圓形,葉緣具齒狀,葉色有黃綠、淺綠及濃綠色,莖方型呈綠色、淡紫紅色與深紫紅色等,全株被無色絨毛,莖蔓長最長可達2 公尺左右,營養生長期為 140 至 180 天左右,花穗呈白色或淡紫紅色,四強雄蕊,染色體 2n=32,每年 9 月至翌年 2 月間開花。

氣候與土宜

    仙草屬長日照作物,日照不足時生育不良,葉身變薄,重要成分含量低,但生育後期較喜溫和氣候生長,一般適宜氣溫約 20-25 ℃之間,均能生長良好。土質選擇不嚴,排水良好又灌溉方便之砂質壤土或腐質壤土最適宜。

產區分佈

    台灣原生仙草分佈於台灣全境山麓,早期先民利用其莖葉煮成茶飲,作為夏天消暑之點心;近年來商人或食品界利用其發展多樣化的健康飲料及食品,頗獲消費者喜愛,因此農民紛紛進行大面積的栽培,栽培地區廣及新竹縣關西鎮,苗栗縣三義、三灣鄉、獅潭及銅鑼鄉,嘉義縣水上鄉中庄、牛稠埔、番路鄉、竹崎鄉及中埔鄉,中部南投縣集集鎮與東部台東縣、花蓮縣吉安鄉及羅東等地。種植面積,據台灣農牧業主要產地調查報告,於 1997 年及 1998 年分別為 185 公頃及 155 公頃。

主要品種的特性

    早期民間種植的仙草品種,皆蒐集自近山麓的原生種,經多年馴化而成,因此,各地區所種植的品種具有適應各地方環境的特色。北部關西地區利用無性繁殖育苗法,種植深度匍匐性品種(73-K-4),採收費工,較適應於北部溫和的氣候地區栽培,在南部較熱地區種植,後期生育不佳,且葉片易變棕黃色脫落,每公頃平均乾株產量為 6,000 kg左右;南部水上鄉地區,盛行栽培直立種(83-S-7),種苗乃採用種子播種再移植,然因長期間之自然雜交,種質駁雜變異頗大,導致產量與品質均不穩定,且營養生長期短(140 天左右),採收期常遇雨季,採收及乾燥作業甚為困難。各地區之所栽培的品種特性簡述詳如下表: 
 

1.仙草主要栽培種之特性

品種

型態

莖色

絨毛

葉形

葉長
(公分)

葉寬

(公分)

葉色

葉緣

來 源

78-S-1

半直立

長、疏

長橢圓

8.0 

2.6

濃綠

齒狀

水上鄉選

農試1號  

匍匐

淡紫

短、疏

橢圓

5.2

2.7

濃綠

淺齒狀

新選育

73-K-1

匍匐

淡紫

短、疏

橢圓

2.5

1.7

濃綠

齒狀

關西

73-K-2

匍匐

淡紫

短、疏

橢圓

4.2

2.4

淡綠

齒狀

關西

73-K-3

匍匐

淡紫

短、疏

橢圓

2.8

1.5

淡綠

淺齒狀

關西

73-K-4

匍匐

淡紫

短、疏

橢圓

3.5

1.9

淡綠

深齒狀

關西

73-K-5

半直立

短、疏

橢圓

3.0

1.9

濃綠

淺齒狀

關西

78-A-1

半直立

短、疏

3.9

2.3

淡綠

淺齒狀

阿里山

83-S-7

直立

淡紫

長、密

長橢圓

6.0

3.0

淡綠

淺齒狀

水上鄉選


   新品種農試 1 號於民國八十八年通過命名,其具有很多優良的特性:1.乾株產量及乾葉產量每公頃達 9,000 公斤及 3,000 公斤以上,2.適度匍匐性,收穫時較省工,3.葉凝膠強度高,4.可宿根栽培且再生能力強,5.扦插成活率高,6.收穫期從 9 月底至 10 月中旬,此期間恰能避開雨季,方便採收及乾燥作業。

 

仙草主要成分含量

 

    仙草植體礦物元素含量,莖與葉均以鉀含量佔最多,每白百公克乾物中,葉平均 3,805 mg,莖平均 2,571 mg,次為鈣含量,葉平均 794 mg,莖平均 594 mg,磷含量葉平均 554 mg,莖平均 252 mg,鎂含量葉平均 255 mg,莖平均 136 mg,其他尚含有錳及鐵。

     一般成分含量分析,粗蛋白質含量莖為 3.87 %,葉為 13.85 %;粗脂肪含量莖為 2.26 %,葉為 9.32 %;粗纖維含量莖為 41.95 %,葉為 15.73 %;無氮抽出物(N.F.E)含量莖為 43.66 %,葉為 43.95 %;灰分含量莖為 8.27 %,葉為 17.15 %。無氮抽出物中含有多量多醣體,它關聯凝膠強度高低,為一般加工廠商製成仙草凍量之指標,但莖中之無氮抽出物組成,似與葉中所含比率有異,因此,莖之凝膠強度甚低,依據呂政義等報告指出,仙草凝膠網主體為多醣體中之Fraction C成分,而仙草香氣主要含於莖中。

       一般成分分析所得到無氮抽出物中包含了游離糖,如單糖、雙糖、寡糖(oligo-saccharide),多醣體(polysaccharide)如澱粉、果糖聚醣(fructosan)、木聚醣(xylan)、甘露聚醣(mannan)等,還有果膠質(pectin)、植物膠(gum)、色素、粘質物、酸類、配醣體等許多性質不同的成分。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碳水化合物,即通稱的醣類,它包括游離糖、糖醇與聚醣等。多醣體含量如農試 1 號,經分析為 17.7 %。

 

仙草汁的功用

 

    依據綱目拾遺卷四記載,仙草凍一名為涼粉草,可治腎臟炎、高血壓及花柳病,然此尚未獲得科學的數據證實,中興大學顏國欽教授對仙草的功用有較詳盡的報告,他指出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活性氧與自由基,而自由基在人類所發生許多疾病的發展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換句話說,自由基所導致的氧化傷害(oxidative damage)對人體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

       在人體中有本能清除活性氧或自由基之防禦機制,但人類在日常食用外來食物中,有些食物往往會減低或破壞這些防禦機制的功能,因此,試求服用一些水相溶液及脂溶性抗氧化物為目前最風行的保健方法。仙草茶唯一具有清除超氧陰離子的效果,尤其新品種農試 1 號其清除效果達 91.5 %,比其他地方種高( 如表 2 )。

表 2.仙草不同品系之清除超氧陰離子效果比較

 品 系

清除超氧陰離子效果(%)

清除超氧陰離子效果(%)

83S-2 

90.6ab *

83AC12

88.2c

83-S-6

  90.0abc

83AC15

89.5bc

83-S-7

88.3c

農試1號

91.5a

83AC6

89.2bc

78-S-1

90.6ab

*表中同行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經統計分析未達 5 %顯著差異。

目前產銷的問題

    國產之仙草,因栽培方法不適當,多仰賴大量化學肥料雖可獲得高產,但仙草受高氮量效應之影響,葉凝膠強度一直不能提高,產品售價低落,農民收益減少,於是農民栽培意願降低,導致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國內業界從事多樣化產品之開發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使仙草乾草需求量日增,因而在市場上發生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商人為自求自足,紛紛從大陸及印尼大量進口,不意打擊國內仙草的產業。

  有機農法為一種不用或少用化學合成肥料及化學肥料,以從事作物生產的耕作方式。仙草具有抵抗病蟲害侵襲之特色,使其較易被採用有機栽培,且所產製之仙草產品如有機茶或有機仙草凍,亦可提供消費者之另一選擇。對栽培而言亦似為另一具商機之農產品。農試所過去的試驗成果顯示,仙草採用有機栽培以雞糞堆肥完全取代化學肥料施用,具有提高仙草凝膠強度之效果。嘉義水上試區之試驗結果顯示有機區之仙草平均每公頃乾株產量仍可達 8,726 kg,凝膠強度為化肥區的 2 倍以上( 108.3 g/cm2:49.4 g/cm2)。

栽培與管理方法

1.

 育苗:
  利用扞插法繁殖,繁殖材料可於 8 月間在本田選取較健壯仙草莖,插植於事先準備的苗圃, 11-12 月間將花穗剪除,中耕適量施用有機質肥料並適度灌溉,待翌年 2 – 3 月間重新萌發新枝時,挖取供作種苗直接移直於本田。另於本田直接剪取宿根苗時, 1- 2 月間應將母株旁之土壤鋤鬆,並適度施用有機質肥與灌溉,使宿根之母株萌發健壯的枝條以供作插條。插植時期宜擇 2 月中旬後進行,扦插時利用穴植缽插植,待發根成活後移植本田。此法可確保品種之優良種質,較不易變異。

2.

選地:
  仙草忌連作,種植地宜選擇有機水稻後作地,或經半年以上之休閒並曾浸六個月以上之土壤較佳,利用長年旱作地種植,則仙草易發生疑似萎凋病,且未發生之病株通常亦生長不良,因此,應儘量避免於連續旱作栽培之植地種植。

3.

整地:
  分粗整地與細整地,前者目的係將前作物殘株深耕掩埋與鬆土,此時可將雞糞堆肥撒施混埋其內,或於作畦時施於畦溝內,施用量為每公頃 9,000 kg;可視耕作田土壤肥力適度增減,仙草每公頃氮素需求為 130 – 180 公斤,可以雞糞堆肥含氮量再乘以 1.5 倍(考量有機肥料之礦化率)換算成實際施用量;後者作業乃細碎土壤以利作畦與種植。粗整地作業宜本田種植前一個月進行,而細整地則於植前 7 天進行,整地後立即作畦並灌溉使土壤濕潤,餘水設法排乾。

4.

行株距:
  行距 1.4 m,株距可採 60 或 90 cm,即畦寬 1.4 m,然後在畦上按所選擇之株距挖 穴種植,每公頃種植 8,000 – 11,900 株。

5.

種植時期:
  依據扦插期試驗結果發現,本省從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為仙草苗成活率較高,因此,仙草最適種植時期可擇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間,且於此時間種植到採收時,其營養生長期間為 180 天左右,足夠讓仙草有發揮高產的潛力。

6.

中耕除草及培土:
  植後 30 天至 90 天間,應於畦溝間進行中耕,一方面除草,另一方面鬆土將土置於畦上墊高,以利灌溉與排水,並促進仙草根發育。

7.

灌溉:
  台灣 4 至 6 月間係屬旱季,此期間為仙草生育初期植株定型之際,需要適當水量以助成活及生長,因此,除於移植後應立即灌溉外,生育期間宜適時灌溉。 7 至 8 月間通常為雨季,豪雨將使畦溝積水,此時宜注意排水以免仙草葉因浸水發生腐爛,但 9月後下雨時間較少,應灌溉 1- 2 次。

8.

.病蟲害發生情形:
  仙草全生育期間甚少病害與蟲害發生,因此,一般農民均不噴農藥,惟植地選擇多年旱作地時,仙草生育中期常發生萎凋,經取病株分離,均未發現病菌;至於虫相經調查於生育初期有蟋蟀為害,生育中後期有金花虫及浮塵子類為害,但均不嚴重。

9.

收穫:
  以植株各頂芽與腋芽長出花蕾時為採收適期,台灣採收時間不同,南部一般均在 8 月底至 9 月初(直立種),北部在 10 月中旬以前(匍匐種),種植新品種則均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前採收。收穫時使用鐮刀分別將不定根割斷,然後將整株翻轉置於畦上曝晒,待七至八分乾燥程度後(較不易脆斷),綁成小綑堆積於儲藏室內。

10.

 儲藏:
  仙草乾草通常經一段儲藏期間後可提高仙草的凝膠強度及香氣,因此,一般商販較喜愛購買有經過儲藏的仙草,但不能有發霉現像發生。儲藏場所應選乾燥通風之場地,且底地要墊高並在仙草乾草上覆蓋黑色塑膠布以防潮濕變質。

結 語

仙草俗名涼草或田草,製成飲料或仙草凍即為一般市販所稱的青草茶或田草冰,它隨伴著農村的成長,也給與農民的喜悅,近年來,食品界在商品多元化之驅使下,所研發的即溶仙草粉,添加熱開水與一些花生、粉粿及紅豆,商品名叫燒仙草,更為年青的消費者所喜愛,因此,仙草產品不在跼限於夏天的需求,可說整年消費者都需要它。

     國產仙草具有充分的香氣,非進口品所能比擬,為目前傳統本土化作物中,深具競爭性及發展潛力的一種特用作物,多元化產品研發問世後,國內需求日增,加上仙草栽培管理粗放,生長期間不須噴藥防治病虫害,如能與有機水稻進行輪作,不但能促使仙草本身產量及品質提高外,在土壤管理上,又可改善理化性質及減低污染。

資料來源:仙草有機栽培與管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註:台大園藝系 鄭正勇仙教授來信說明:仙草mesona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飲料和家居應用植物。栽培也容易。

但是應注意下列兩點,宜在栽培技術上努力。

1.

種植其他農作物行株間時(例如在果園裡),容易受到噴灑主作物的農藥波及,而造成嚴重殘留,危害消費者健康。

2.

人工栽培的仙草常施用過多氮肥,導致硝酸離子殘留量高的問題。

                                                                                                                                           2003/11/19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