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萎凋病之防治

A+

A-

【番茄萎凋病之防治】

番茄萎凋病是臺東地區番茄栽培的另一大棘手的病害,本病屬於土壤傳播性病害,不易防治,而且有日益蔓延之趨勢,本文簡介其病害特性及防治法。

 

番茄萎凋病昰由鎌胞菌屬的病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所引起的。苗期罹病會迅速萎凋死亡。一般皆在中後期發生,首先葉脈透化及偏上生長,從下位葉開始向上逐漸黃化萎凋,初期病徵往往只出現於植株的一側,隨後葉柄垂下,整株枯死(圖一)。剖莖可看到維管束變褐色(圖二),但無青枯病之白濁色細菌污泥,可作為兩種病害的區別。

 

本菌厚膜胞子發芽後,發芽管直接自番茄根尖或自傷口侵入。菌絲遇到導管即向上下生長,亦可隨著水分向上流動。在病株尚未呈現萎凋病徵之前,已可在導管壁上發現輕微之褐色,接著導管周圍變褐色,葉片萎凋、死亡,最後病株之其餘部分皆萎凋。此時,病原菌即發展至植株表面,產生分生胞子,藉由風或水傳播。土壤濕度高而溫度低時,病原菌可發展至果實上,種子即帶有病原菌,是以本病除土壤傳播外,亦可經由種子傳播。

 

本菌在土壤pH值7∼8最適於生長,最適土溫為28℃,當33℃以上及21℃以下時,本病發生即受抑制,亦即主要於生育中後期發生。 

本病之正式推薦防治藥劑正試驗中,目前仍以適當的栽培管理方式為防治策略,其要領有:

 

一、

栽種抗病嫁接苗及清潔種苗。 

二、

該病主要藉由土壤傳播,發現病株時應即時連周圍植株均拔除,並儘量減少灌水以避免傳播。 

三、

調整土壤pH值為6~7。 

 

資料來源:圖/文 李惠鈴,「番茄萎凋病之防治」,臺東區農情月刊,第53期,2004/5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