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產品不是CAS優良農產品

A+

A-

  CAS的原始名稱是「中國」農產品標準,最早開始使用時就只針對「加工廠」,只要「加工過程」合乎CAS標準,就可以申請使用CAS標章,此CAS標章屬於財團法人CAS協會。

   2008年政黨輪替後,農委會將原本由CAS協會主導且使用於加工產品的CAS標章,使用於其他農產品上,包括有機農產品、吉園圃產品,但卻不將產銷履歷產品納入。當時引起有機農業界大力反彈,因為有機與產銷履歷農產品有完整嚴格的驗證制度,吉園圃蔬果卻沒有驗證制度,而CAS優良農產品則只針對加工過程,並不保證原料(例如肉品或蔬菜)在農場生產階段是否添加違法藥劑等。強迫有機農產品掛上相同的CAS標章,雖然加上小小的「有機農產品」字樣,仍然令生產者與消費者疑惑。

  CAS優良農產品僅由CAS協會、中央畜產會及食品工業研究所等少數幾個機構負責驗證,但CAS有機農產品卻有十多個不同的驗證單位,因此各有機驗證機構的公信力會被消費者評比,甚至最近農糧署才廢止一個有機驗證機構。最近幾個月,我曾經在電台節目聽到主持人簡又新先生訪問CAS協會高層何謂「認證」與「驗證」,但他甚至不知道此兩名詞的含意完全不相同。而該協會網站,也一直將CAS優良農產品全部簡稱為CAS產品,顯然CAS協會並不認為CAS有機農產品也是CAS產品的一種!

  查詢農委會網站,單單為了「加強優良農產品驗證管理及推廣計畫」(即CAS),去年前三季農委會共支出二億二千萬元,補助CAS協會、中央畜產會及食品工業研究所。但對於攸關國產畜產品品質及食品安全的「推動家畜產品產銷履歷計畫」,農委會僅僅補助各縣市政府三到十三萬元,並另外補助中央畜產會兩百多萬元。也就是說,政府看重農產品後段的「加工」過程,卻不重視前段的「生產」過程,所以才會發生此次CAS肉品不合格的類似事件。而大筆金額補助CAS優良農產品驗證管理,據報載卻疏於督導。CAS協會網站上也從未刊登其內部抽樣檢查的結果,而CAS廠商要三次不合格才會被取消資格。

  反觀有機農產品,農糧署每月都在市場及農場抽樣檢查有機農產品,去年高達一千兩百多件,且抽樣結果刊登於本人所負責之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上。只要發現農場使用農藥或化學肥料,就立刻廢止其驗證資格,使得生產者更加謹慎,消費者更加信任。

  最令人不服氣的是,當2008年第一個由國家執行的有機農產品標章正花費大筆經費進行推廣的同時,新政府就改弦易轍將CAS標章強加於有機農產品,不但使得生產者憤慨、消費者混淆,也降低了有機農產品的公信力。例如一包蔬菜,可以是「CAS優良農產品」,也可以是「CAS有機農產品」,但大大的紅色CAS標章上面,小小的中文附註,消費者哪裡能輕易辨別或瞭解其中的奧秘?而有機農產品在二到三年的轉型期間,生產過程需全部符合嚴謹的有機驗證規範,卻仍然不准張貼CAS有機農產品標章,只可貼各驗證機構所發給的有機農業轉型期產品的標章。

  更令人遺憾的是,有機農業推行多年,通過農糧產品驗證的生產或加工業者已高達約兩千家,但通過畜產品驗證的卻只有兩家,其中一家還是政府機構。顯然政府部門及負責驗證的中央畜產會對有機畜產品驗證不夠積極,因此在CAS肉品之外,市面上並無有機肉品提供消費者選擇!

  我們要強調的是,「有機農產品」並不是「CAS優良農產品」,生產及驗證過程都非常嚴謹,請消費者明辨;並為了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請繼續支持有機農業。

資料來源:黃璋如,「有機農產品比CAS驗證更嚴謹」,教會公報3092期,2011.5.30。
註:(一)因該報修改時稍有錯誤,故此處刊登原稿。
註:(二)作者為宜蘭大學教授兼有機中心主任,農經博士。

2012/2/9,農委會畜牧處來函更正如下:

一、CAS優良農產品標章係農委會於民國78年即登記註冊之證明標章,所有權屬於農委會,非屬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文稱CAS協會)。

二、CAS優良農產品認證機構為農委會,目前經農委會認證之驗證機構計有4家,辦理肉品、蛋品、乳品、食米、水產品及林產品等15項目,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為4家驗證機構之一。

三、優良農產品驗證項目包含農林水畜產品,農委會畜牧處、農糧署、漁業署及林務局編列相關預算1年約6千萬元(目前通過驗證廠商數有350家,6541項產品),黃教授文稱年度前3季農委會即已補助CAS計畫2億2千萬元,應是誤解(查農委會推動精緻農業—健康農業經費編列,CAS項下包括防檢局屠宰場衛生檢查工作年度經費2億多元。)。

四、優良農產品驗證計有肉品等15項目,許多驗證產品仍屬原料農產品或農產商品,如肉品、蛋品、食米、生鮮截切疏果、食用菇等,並非只針對加工品。CAS驗證15項目之驗證基準均包含(一)評審規定:環境設施、製程管理、品質管制、衛生管理、人員資格等9部分(二)品質規格及標示規定:產品品質規格、標示管理、檢驗項目與標準等,請黃教授上農委會網站參閱CAS驗證基準。

五、農委會自民國78年即推動CAS肉品、冷凍食品,並逐年擴大驗證範圍,民國93年農委會開始整合相關標章制度,逐年將海宴、吉園圃及有機農產品納入使用CAS標章。民國96年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頒布,農委會訂定相關管理辦法,推動TAP產銷履歷農產品等驗證,其中CAS優良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品緩衝2年,期間相關產業團體多次向農委會建言維持使用CAS標章,農委會因此修正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優良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品仍繼續使用CAS標章。有關此部分標章沿革及政策,請黃教授參閱農委會97年向立法院所提農產品標章專案報告。

六、有機畜產品相關資訊:

(一)文章所述消費者無有機肉品可供選擇,恐有誤解。目前通過中央畜產會驗證之有機畜產及有機畜產加工品共6家,包括畜產品生產者3家(產品項目有雞肉、牛肉、雞蛋、鴨蛋),畜產加工品1家(有機白斬雞)、畜產分裝業者2家(奶粉)。上述產品均可供消費者選購,包括牛肉生產者台東種畜繁殖場之產品也可對外販售。

(二)全球糧食的生產已相當企業化,也就是非常強調經濟效率,多數人已經習慣買便宜的肉、蛋、乳品。但台灣濕熱的氣候,飼養方式從慣行法要轉成有機飼養,需要大幅度的觀念改變及高成本與人力的投入,生產門檻較高,農民生產意願也是重要因素。目前最主要之瓶頸是有機飼料供應不足,我國飼料主要係進口,要改為自行生產且必須是有機飼料需要時間也增加成本,一方面因有機飼作土地缺乏,另一方面有機飼料價格約為一般飼料的二、三倍,為紓解飼料來源短缺問題,並降低外購有機飼料成本之負擔,農委會鼓勵農友採取農牧綜合經營方式,輔導自產部分有機飼料,由小規模開始飼養以循序漸進。另一方面,鼓勵農友藉由小地主大佃農輔導措施,參與芻料作物生產,以期提高有機飼料之供應量。

(三)台灣地小人稠,發展適合台灣亞熱帶之有機畜牧需要時間與嘗試,目前正處於萌芽階段,更需要消費者的鼓勵,及耐心了解背後的努力。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