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柑栽培管理作業

A+

A-

一、病蟲害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本月仍要注意果實褐腐病(水傷)防治,可參考「1月金柑栽培管理作業」文章中「果實褐腐病

(水傷)等病蟲害防治」一節說明,以拉長採收間隔日數並挑選安全採收期短或免定殘留容許量的藥劑進行防治。

另外果實蠅防治亦不可鬆怠,可參考「 12 月金柑栽培管理作業」文章中「果實蠅防治」一節說明,檢查誘蟲盒內含

毒甲基丁香油含量及保存期限,適量補充,並配合黃色黏膠或黏蟲板等非農藥防治方式進行防治。

二、葉面施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本月可以葉面施肥快速補充鉀肥 1~2 次,以維持果實品質,而降雨過後亦建議補施,以減輕糖度

損失,可參考「 1 月金柑栽培管理作業」文章中「葉面施肥」一節說明,選擇含鉀較高之肥料稀釋 500~1000 倍後

噴施。

金柑採收後期宜加強選別作業,淘汰水傷、蟲叮果等問題果,以減少後續貯藏時腐爛及發黴狀況。

金柑加工原料果仍建議以分級機區別大小果,以提高中、大果收購價格。

三、果實採收

依金柑植株株齡大小及前ㄧ年整枝修剪時間與強弱,金柑採收結束時間大約落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間。此時金柑

樹上果實多已轉色紅熟,故採收批次間隔會越來越短,從 11 月剛開始採收間隔約 2 ~ 4 週,到 2 月已縮短為 3 ~7

天。因此 2 月中、下旬時,部分農友會視樹上掛果量多寡,擇期一次全部採收,以節省採收人力;亦有農友維持原

採收步調及原則進行採收,但大部分會在 2 月底至 3 月初結束。

金柑採收後期,除進行前述病蟲害防治及葉面施肥以維持果實品質外,呼籲農友更應加強果實選別作業,淘汰果實

水傷、果實蠅叮咬及戳傷等問題果,減少消費者購買時看似完整,但買後2 ~ 3 天果實卻發生腐爛、發黴等狀況而

影響商譽。另外應落實分級工作,不只是鮮果拍賣市場對所有果品項目之品質要求,相對於傳統加工果的收購,同

樣可區別不同果實大小等級,拉開大、小果價格差異,提高中、大果收購價格,增加農友收入。

四、土壤採樣

金柑採收期間可利用空檔及早採取土壤樣本以進行土壤肥力檢測,瞭解土壤特性及各種肥料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

以供作後續土壤改良及基肥施用的參考。

土壤採樣時,可先準備土鑽或圓鍬、土鏟、移植鏝等各式挖土工具、2 個塑膠桶、數個塑膠袋、麥克筆等工具,於

園區四角落及中間共 5 個採樣點,清除土表雜物後,避開施肥位置,以鏟子挖ㄧ深約 40 公分以上的深 V 字形土坑

,沿土坑坡面由上至下以鏟子切下ㄧ長約 20 公分、寬約 10 公分、厚約 2公分,約手掌大小的土片,此即為「表土

」,裝於塑膠桶內,重複前述步驟取完 5 個採樣點之表土後,移除石頭、雜草等雜質,充分混合;再向下挖取深度

20-40公分,大小相似之土片,即為「底土」,裝於另ㄧ塑膠桶內,同樣混合 5個採樣點之底土並移除石頭等雜質。

「表土」、「底土」分別取約 1 公斤,裝入不同塑膠袋並於袋外註明。

另外果樹屬於深根性作物,若能以同樣的方式採取深度 40 公分以下之深層底土並進行分析,將能更準確地進行肥力

診斷分析。而不同果園須分開採樣,坡地果園內不同位置之土壤差異大者可分別採樣,如區分山頂、山腰或山谷,因

山上肥料易淋洗至山下沉積,於塑膠袋外加註果園位置或自行編設之代號、作物別及聯絡方式,送至各區農業改良場

或農業試驗所分析,亦可由各地區農會轉交。

果園位置如能提供地段、地號者更佳,各試驗改良場所會將各土壤檢驗結果彙整至土壤特性資料庫系統,以建置數位

化臺灣地區土壤圖及屬性資料庫,使土壤調查資料應用標準化,以促進土壤資料之資料共享,俾利於國家土地利用規

劃與永續經營。

表土及底土分別取約 1 公斤裝入不同塑膠袋, 並於袋外註明土層、作物別及連絡方式後送驗。

五、植株整理及初步整枝修剪

採收期間如有發現樹冠下位枝條因荷負果實重量而下垂者,可先予以標記,以利採收完後進行剪除或鋸除工作,否則

隨著各批次果實採收,下垂樹枝會慢慢恢復原狀將不利日後整枝修剪時辨別。另外,若有發現感染疫病或黃龍病而嚴

重發病造成全株或部分枝條萎凋之植株,因忙於採收作業而不及移除者,可於採收空檔先分段鋸除主幹,以減輕全株

移除之作業負擔,同時須特別注意剪子與鋸子等工具之消毒,以避免病原菌藉由汙染器械傳染其它健康植株。金柑採

收結束後,宜再花 2 ~ 3 天時間巡視全園金柑植株,摘除樹上所有掛果,以避免成為病蟲害感染源。

 

 

 

 

 

 


 

資料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2018年07月,第160號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