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植蟎之應用與飼養

A+

A-

由於農業藥劑的長期使用造成紅蜘蛛類天敵大量死亡加上紅蜘蛛類生活史短,容易對殺蟎劑產生抗藥性使葉蟎類在農業生態

系內由次要害蟲綜合管理 (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 觀念引進植物保護工作後,利用生物防治 ( biological

control / biocontrol  ) 乃是有效降低農藥使用量之重要因素, 捕植蟎因而在目前生物防治紅蜘蛛工作上,具有相當重要的經

濟價值。捕植蟎是捕食性螨類之一,其個體為梨形或橢圓形,體長介於 0.2 – 0.5 mm間,可廣泛捕殺作物害蟲,如介榖蟲、

粉蝨、木蝨及薊馬等小型作物害蟲等。商業性大量出售捕植蟎,提供農民生物防治紅蜘蛛類或薊馬之捕植蟎種類有 11 種,

其中尤以智利捕植蟎、西方捕植蟎及法拉斯捕植蟎等,最被廣泛應用於防治各種果樹或作物上紅蜘蛛。十萬隻智利捕植,每

隻產地價為 0.24 元(Koppert B.V)。歐洲自 1985年以來,胡瓜捕植蟎以用於溫室內生物防治西方花薊馬與蔥薊馬之危害,五

萬隻胡瓜捕植蟎,每隻產地價僅為 0.03 元。

 

我國具有防治紅蜘蛛及南方黃薊馬之捕植蟎種類,分別為卵形捕植蟎(Amblyseius  ovalis)、溫氏捕植(A. womersleyi) 及多齒

捕植蟎 ( A. multidentatus ),目前皆有學校及農業試驗改良場所進行相關之繁殖飼養研究。在 1978 至 1988 年間,中興大學

昆蟲系開啟釋放溫氏捕植蟎防治桑樹神澤葉蟎之工作,這是我國應用捕植蟎生物防治紅蜘蛛之開端。農業試驗所自  1983  年

後,也陸續引進若干外來捕植蟎種類,大量釋放於網室木瓜、草莓、溫帶梨樹、印度棗、茶園及玫瑰上,結果顯示智利捕植

蟎與法拉斯捕植蟎可以抑制二點紅蜘蛛與神澤葉螨之危害。農試所於 1981年釋放溫室捕植蟎防治草莓神澤葉螨及二點葉螨,

每顆草莓放 10 或 20 隻之捕植蟎,經五星期可達 98% 防治率。隨後於 1987 年再於草莓園釋放智利捕植蟎與法拉斯捕植蟎,

每分地全裁種期共釋放高達 30-50 萬隻,防治效果良好。

 

捕植螨簡易飼養方法

1.豆株上飼養

取豆科植物種子,如花豆、蠶豆或青皮豆,以盆子、田裡或水耕等方便方法大量栽培後,在真葉展開時,先引進葉蟎繁殖,

約於第一次三片葉展開時,再引進捕植蟎繁殖,必須在紅蜘蛛以大量發生前,就要引進捕植繁殖,以免豆株因紅蜘蛛太多,

導致太早凋萎。如此在有紅蜘蛛豆株上直接繁殖捕植蟎,至其數量超過葉蟎時,割取豆株,加入些許報紙放進塑膠袋冷藏,

或隨即釋放於作物上,報紙是用以吸收豆葉呼吸產生之水氣,避免紅蜘蛛凝聚在水珠上,或使豆葉腐敗太快。該方法成功關

鍵在於引進及採收捕植蟎時間之把握,因捕植蟎吃葉蟎數量及繁殖速度隨葉螨密度不同而異,寧可提早引進捕植蟎繁殖,減

少紅蜘蛛在豆株上之殘留量,降低其遷移入釋放作物上危害之風險。在田間種豆繁殖紅蜘蛛,因不施用藥劑,常遭受其他天

敵之侵害,使紅蜘蛛無法大量增加。因為多年生果樹能忍受低密度紅蜘蛛存在,此種繁殖及釋放捕植蟎的方式是可行之害蟎

管理策略。

 

2.堆砌盒飼養

利用捕植蟎向上搜尋之行為特性,將圓形之冰淇淋盒或略似可用之盒子堆放起來,中間留孔讓捕植蟎及紅蜘蛛能往上爬,由

最低層盒子開始放進有紅蜘蛛之豆葉飼養捕植蟎,等豆葉乾燥無紅蜘蛛後,再於上一層盒子放入有紅蜘蛛之豆葉,捕植蟎便

向上進入新葉上捕食葉蟎,如此重覆飼養至最上層盒子。在攝氏 25 度至 27 度下,捕植蟎卵期約為二天,由卵發育至成蟎約

為 8 天,確定在下層之捕植蟎都成為成蟎後,可將最上層捕植蟎連同豆葉一起放進有報紙之塑膠袋內,再過1至2天使紅蜘蛛

幾乎全被捕植蟎吃完時,即可釋放於作物上。

 

結語

捕植蟎在紅蜘蛛及薊馬之生物防治應用上,其經濟重要性已是不爭事實,歐美早已大量商業性生產捕植蟎販賣,提供農民使

用於溫室或田間防治害蟎與薊馬。日本將天敵視為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一樣,經二年六處地區試驗結果後,即可提出申請

註冊進口,除已開放由東棉株式會社自歐洲購買智利植蟎防治草莓害蟎外,害蟲之寄生蜂也有進口做生物防治。我國自1983

年以來,在試驗期間已釋放數十萬隻外來捕植蟎於田間,如果能在尋求大量飼養本地捕植蟎種類之同時,也開放進口商業化

生產之捕植蟎種類,使從事有機農業栽培之農民,能徹底回歸實施害蟎生物防治,這開放的一小步,將是我國推廣永續農業

之一大步。

資料來源:陳吉同,「捕植蟎之應用與飼養」,苗栗區農業專訊,第十九期

                                                                                                                                  2003/11/18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