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的保母俏麗的瓢蟲

A+

A-

天敵繁殖分場 邱政發

瓢蟲屬於鞘翅目,瓢蟲科,全世界約有5000種,而臺灣將近有200種(已命名者有196種)。其優美的體態,在經濟及科學上之重要性,為人們所熟知。捕 食性瓢蟲的食性很廣,除能捕食同翅目蚜蟲、介殼蟲、木蝨、粉蝨和植食性紅蜘蛛及取食真菌孢子的食菌性瓢蟲,還能捕食鱗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的卵和幼齡幼 蟲,以及雙翅目的蚊類及薊馬。瓢蟲幼蟲的食物和成蟲一樣,當野外食餌昆蟲短缺時瓢蟲成蟲會將取食目標轉移到替代食物上,如花蜜、花粉、露水等。在生物防治 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可說是甲蟲種類中最重要的經濟昆蟲類群之一。往昔臺灣糖業研究所及中國大陸,利用大十三瓢蟲防治甘蔗綿蚜,中國大陸利用七星瓢 蟲防治大麥、小麥的稻麥蚜,龜紋瓢蟲防治柑橘上的木蝨獲得良好成效,即是最好的例子。 瓢蟲為完全變態的昆蟲,其生活史有四個階段:卵、幼蟲、蛹及成蟲,成蟲形態與幼蟲完全不同。在常溫下完成一個世代約三星期左右。瓢蟲遇危險時會裝假死,牠 們會從腿節和脛節間分泌黃色的忌避液體讓捕食者倒胃口,幼蟲也會從背腺分泌出一種防禦液,其中所含的生物鹼是這類液體苦澀有毒的原因。其最大優點為捕食量 大、幼蟲期短、產卵多、發育快、成蟲壽命可長達三個月左右。一般大量飼養方式分幼蟲及成蟲飼養,幼蟲在飼育的過程中,密度不宜過高,因有自殘之習性,一般 用玻璃瓶、壓克力桶或養蟲籠等器具當飼育容器均可。成蟲則用大型之養蟲籠或壓克力桶即可,在飼養時食餌一定要充分供給(或配製半合成飼料與人工飼料),否 則幼蟲會自相殘殺或成蟲因食餌不足會取食卵塊,且瓢蟲因取食不同食餌或人工飼料,會影響其發育時間及成蟲之壽命與產卵量。因此,在飼養瓢蟲的同時要慎選其 最適宜之食餌,以利其生長、發育及繁殖。一般應用於田間釋放可分為釋放卵、幼蟲、蛹及成蟲等釋放方式,分述如下:一﹑釋放卵: 將卵塊剪下,直接置放於作物害蟲葉片上,此法用在卵接近孵化時為宜。二﹑釋放幼蟲: 以毛筆或水彩筆將幼蟲挑放於害蟲葉片上。三﹑釋放蛹: 將近羽化成蟲之蛹,挑放於害蟲葉片上,待其羽化後可直接取食防治標的害蟲。 四﹑釋放成蟲: 把成蟲收集在養蟲籠內,在擬防治害蟲的範圍內打開籠門使其飛向有害蟲的作物上。 瓢蟲成蟲遷移能力很強,對於高密度的害蟲反應迅速,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族群,對於分佈較集中的害蟲,如蚜蟲,介殼蟲,粉蝨,能達到良好之防治效果。雖然 農業生態系中之捕食性瓢蟲種類相當豐富,由於其幼蟲易被農業藥劑殺死,使瓢蟲無法在農業生態系中扮演一個稱職的生物防治自然平衡因子,使其自然族群正逐漸 降低中,如何管理及善用農業生態與合理的使用農藥,讓有淑女蟲之稱的瓢蟲能夠存活立足於田園之中,對於保持害蟲與植物之間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態作用。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專訊,第十九期(九十一年九月)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